新能源:扩大战线不如深耕良田

2017-07-14来源 : 互联网

对于新能源产业而言,过剩并不可怕,因为只有经历过剩之后才会达到均衡,进而形成一种需求和供给匹配的市场状态。因此,一旦过剩来临,不断深耕**领域、挖掘**价值,显然比一味扩大需求规模更有价值。

2015年,当众多行业仍在产能过剩的漩涡中苦苦挣扎的时候,**重组的新能源行业已经接近产业复兴的彼岸。

尽管依然面临着种种不利因素的挑战,但根据中国光伏协会的报告,光伏企业在2015年的“**能力显著改观,**名的企业利润率多在两位数”,光伏产业“过剩产能”的局面已经大为改观。在风力发电领域也是暖风频吹,根据Wind数据,A股风电概念板块21家公司中,13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占比达62%。

各种迹象都预示着,新能源产业的去产能已经出现明显成效。

但是,在一个银行都不能再躺着**的时代,更多人对此还是保持了一颗冷静警醒之心。有业内人士指出:“光伏发电成本将来可能再降一半,因此,应警惕行情上扬带来的产能过剩。”

与具有**发展历史的煤炭、石油和电力等行业不同,今天,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仍然可以被归为新兴产业之列,其*大特点就是:具有**性的***、新产品和新应用层出不穷,产业链条仍然具有持续延长拓展的空间、可以挖掘的投资机会还将应运而生。这就意味着,方兴未艾的智能化、小型化、个性化等新领域、新理念和新业态,将会继续**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已经大为收窄,因此,这些新领域和新应用所展示的市场前景往往会使投资者形成共识,并对投资回报率产生很高的预期,从而导致趋同性的投资,这就是新兴产业投资中的“潮涌现象”。资金蜂拥而至的结果往往会恰得其反,导致相关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迫使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知难而退,*终实现行业内的市场出清。

过去几年,国内新能源产业经历了一场盛极而衰却又起死回生的轮回,以光伏产业为例,得益于**实施的一系列以刺激需求为导向的政策组合,持续扩张的国内市场*终挽救了一路滑落的光伏产业。在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下,新能源产业在需求侧的扩张毕竟存在一个边界。一旦产能过剩卷土重来,再度祭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法宝,其政策效力势必衰减。因此,从供给侧发力,不断深耕**产业、挖掘**产业链价值,其意义可能更为重要。

从中游过剩到下游过剩

产能过剩的危机似乎离新能源产业渐行渐远,但几年前光伏制造领域的大企业纷纷折戟沉沙的惨痛经历,至今使人记忆犹新。

借用当下*常用的政策分析框架,光伏制造环节的过剩是典型的供给过剩。过剩之所以源于供给端,是因为在国内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市场应用环境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光伏企业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电池及其组件生产领域单兵突进,导致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发育迟缓的国内市场根本容纳不了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光伏企业只能远赴海外开疆拓土。一旦海外市场扩张受阻,就会酿成产能过剩的危机。

痛定思痛,近年来我国针对光伏行业的需求侧实施了诸多激励措施,地面电站建设高潮迭起,分布式光伏发电也渐入佳境,促进了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规模的扩大,需求侧的扩张逐渐消化掉了供给侧的过剩。

但上一次光伏产业过剩的恶果,迫使业内人士不得不居安思危——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如果蕴藏着形成新一轮过剩的潜在危险,那么它可能会表现出来和上一轮不同的新特点,即从中游制造环节过剩转向下游应用环节过剩。

如果回顾一下2012年后国家针对光伏行业的支持政策,会其均指向扩大产业链下游的应用需求。过去云集在生产电池和组件领域的国内厂商,开始蜂拥向下游扩张,从纯粹的制造商,变成了制造和应用相结合的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

产业转型必然伴随着优胜劣汰的痛苦,但光伏新政所描绘的产业发展前景,无法阻挡产业链下游成为各路资本的新战场。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概念横空出世以后,一批资本大鳄也闻风而动,试图在地面电站的建设中分一杯羹。

无论一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多么广阔,一条冷冰冰的规律在产业投资中终将发挥作用:行业的投资者数量越多,投资规模越大,将会导致投资的回报率逐渐下降。对于行业的后进者来说,就意味着利润渐薄、风险渐大。

目前,中国的经济总体仍处在下行通道上。这种情况下,光伏产业面临着新的现实挑战——光伏装机容量的跃进与电力需求增长趋缓之间的矛盾。如果下游光伏电站规模大大超出实际需求,就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卷土重来的风险。

标签: 新能源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