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走出雾霾路在何方?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同呼吸,共奋斗”。这表明,空气污染引发更多公众的担忧,不仅是难以看到蓝天,还有对民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损害。走出雾霾路在何方?***记者采访了多国环境问题**,听他们建言。
得不偿失
发达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几乎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多数发达国家是在严重污染事件发生后才着手*理环境。**表示,他们的教训是“先污染后*理”得不偿失。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锋说,上世纪40至50年代,美国几个工业大城市冬天也曾出现烟雾污染。如“钢都”匹兹堡每年使用大量煤炭,冬天污染物不易扩散,终日浓烟笼罩,污染程度比目前的北京还要厉害。
英国环境与能源问题**西蒙·摩尔说,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是伦敦历史上*惨痛的时刻之一,当时烟雾污染造成数千人死亡,市民呼吸困难,交通瘫痪多日,数**人受影响。
中国目前还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不尽相同。
日本智囊机构“东京财团”研究员染野宪*说,中国目前是复合型污染集中**,大城市的空气污染物,可以说集中了当年伦敦、洛杉矶和日本工业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既有二氧化硫、又有氮氧化物等。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惠方民说,环境重在保护,应当从源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为追求增长而破坏环境得不偿失,因为*理污染所需付出的代价远高于损害环境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染野宪*说,“先污染、后*理”伦理上也说不过去。发展是为了国民福祉,如果国民的生命健康因此严重受损,经济增长就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