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水处理行动持续升温与生态文明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影响,环保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而其中,水处理项目和生态建设项目又牢牢占据着“头条”。是为何故?
根据点绿网的统计数据,从2月环保上市企业37个中标项目中水处理项目占14个、固废处理项目8个,到5月30个中标项目生态项目高达13个、水处理项目8个。不难看出,环保项目的重心为水处理项目和生态建设项目,他们凭什么打败其他领域,霸占头条呢?
水处理行动持续升温
自2015年*****了“水十条”,提出了水污染防*的工作目标后,水处理项目一直源源不断。水系综合*理项目、给排水基础设施项目、乡镇污水处理厂等各类水处理项目发展得如*如荼。
市场热点聚焦在“黑臭水体*理”、“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领域,而水处理技术则围绕“污泥处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黑臭水体*理”等方面。目前,以*创股份、碧水源、桑德**为代表的水处理环保企业在市场上均有出色表现。
*创股份
作为北京市***下属的上市企业,知名度摆在那里,供水、污水处理等水务工程业务手到擒来,当然少不了水处理技术的助攻。
此外,*创股份还加速拓展水务产业链的其他业务类型,涉及中水回用及再生水项目、海水淡化项目、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等。*创股份的“砼”式中空纤维膜强化技术在高难度废水处理中具有*有的特点及优势,其应用于工业废水“零排放”的项目于2016年10月获得**水协(IWA)颁发的年度全球水领域创新大奖。
同时,通过签约村镇PPP项目,实现项目区域从城镇到村镇的拓展。目前,*创股份已成为国内水务行业产业链拓展最为完善的公司之一。
碧水源
身为水处理行业的龙头,很容易树大招风。虽也曾不幸惨背河北渗坑污水黑锅,碧水源用“MBR+DF”技术和膜技术证明自己。
碧水源是世界上承建10万吨/日以上规模MBR工程最多的企业,约占全世界总数量的50%,并且已连续建成多个地下式MBR再生水厂。目前在中心城市建设地下式再生水厂已成为国内一些主要城市的重要选择,并成为国内许多城市建设再生水厂的发展趋势。
同时,将污水通过自主创新的“MBR+DF”技术直接打到地表水II类或III类,推动膜技术成为我国解决水污染、水资源短缺、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核心技术随着国家新区的建设,将成为未来又一潜在的增长引擎。
桑德集团
作为中国环保龙头企业之一,桑德集团在1996年率先提出工业污水工程总包EPC模式,推动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进程前进;1999年,创新推出“中华碧水计划”,将BOT模式引入市政领域开创中国市政污水处理市场化先河。2011年,开创区域打捆,集中*理的乡镇污水*理新模式;2013年,创新提出工业园区一站式解决方案;2016年,进军海绵城市、流域*理、城市黑臭水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化城市等领域。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桑德欲打造“十百千万”工程。包括:组团参与10个特色小镇建设;打造100个示范工业园区,新增100条黑臭水体及流域水环境综合*理;新增1000个村镇环境综合*理;新增1000万吨市政污水处理等。
可如此*爆的水务市场,却依然挡不住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击的脚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