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12月5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适用于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启动日落复审调查。对此,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回应表示,继续延长措施,既损害中方利益,也不符合欧盟自身利益,希望欧方尽快终止光伏双反措施。
该负责人表示,2017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在双方**人的关注下,中欧通过多轮磋商谈判,*终达成了价格**协议,妥善处理了光伏贸易争端。中欧光伏协议的执行总体是顺利的。
实际上,面对债务危机和外部竞争的压力,欧盟光伏产业正在陷入寒冬。欧盟各主要成员国大幅削减补贴,加之进口*低限价的约束,欧盟光伏装机容量已由2016年的24吉瓦大幅下降到2015年的7吉瓦,占世界装机容量份额由74%下降至14.5%。欧盟太阳能行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使用清洁能源的步伐有所放缓。
纵观这几年,我国光伏行业这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道路艰辛,可以说是我国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贸易形势的一个缩影。从2011年以来,美国、欧盟、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先后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围追堵截,单美国就先后发起了两轮“双反”调查。
此次中欧光伏争端始于2012年9月和11月。彼时,欧盟先后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组件、电池及硅片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2013年6月4日,欧委会宣布欧盟分两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自6月6日起执行11.8%的临时税率,8月6日后税率将涨至47.6%,其间平均税率为37.2%—67.9%。
这在当时被称作史上涉案金额*大的贸易争端,对中国光伏行业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后来,在多方努力下,双方达成了一项“限价限量”的价格协议。但事实证明,即便在中欧光伏*低价格**协议履行期间,欧委会依然心有不甘。
直到今年12月7日,双方“价格**”协议的到期日,欧盟果然再次发难,重启了双反措施。中国企业渴望欧盟市场的大门再次敞开的希望或将再次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