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自号称史上*严的环保法施行以来,环保部不断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督查力度,不该再出现大规模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为何现实当中,造假现象依然屡禁难绝?
作为环境保护工作健康稳定推进的基础性工程,环境监测的真实性直接关系着生态*理的预警和决策,掺不得半点水分。更**一些说,****的环境监测数据是一条环保“高压线”,容不得丝毫马虎与疏漏。
为了**环境监测数据这条“高压线”的电压,“史上*严”的新环保法明确了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法律责任;2015年12月**《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对故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提出了明确的处理办法和措施。近日,环保部印发《2017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系统部署了全国环境监测**任务。
为及时掌握全国各地的环境污染情况,近年国家投*资建设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实行天、地、水域和土壤的一体化监控,并全国联网、实时监控、自动预警
。遍布全国约27万台套自动监控设备,能将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国家监控平台上,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也改变了那种环境监控各自为战及地方保护等弊端,令数据的真实性得以根本改观。然而现实当中,造假现象依然屡禁难绝,却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