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和各省、市环保部门先后**了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方案。虽然各地依据方案开展了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提高了跨界水体水质监测质量,但是在开展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国家和各省、市环保部门先后**了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依据方案,各地开展了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提高了跨界水体水质监测质量,**了水质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然而,在开展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过程也存在着问题。目前,在确定监测断面、点位布设、监测方法、质量控制等工作中,技术方法和尺度难于统一和把握。比如,A江左岸是B市地域,而右岸则是C市地块,且两地岸线长达数十公里,沿岸都有多个污染源的废水排入A江,其跨界水体水质监测断面、监测点位确定和布设存在争议;两地监测数据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分析,监测数据相对误差允许范围尚不明确等。
一是根据实际地情水情社情,确定跨界水体监测断面。由于江河所处地域不同,承雨面积大小不一,河道断面形态、底坡变化、走向不同。江河流量存在季节变化,水流受潮流、阐坝、冰凌等控制,江河水体水温、水文、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等有所差别。
江河跨界地域情况受社会、历史等因素影响,社情非常复杂。比如,两岸分属不同省、市,且两地岸线长达数十公里,岸线管辖不规则、不统一,又有众多污染源。因此,承担江河跨界水体水质监测职责的单位必须深入江河跨界地域,对当地地情、社情认真调査研究,并对江河跨界水体的水文、水质等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现行水质监测技术规范和技术经济条件,科学确定江河跨界水体监测断面。
比如,应视江河水体大小、水流混合程度,选择适宜水面纵横布设两条监测断面,并多设监测点位,分层进行水质采样监测。或者通过水质模型,进行科学实验,选准跨界水体水质均匀混合断面(或水域),联合进行水质采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