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报道称,今年上半年,北京拟将**《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指导意见》,切实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去年7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将“再生资源回收”这一管理职能划入,致使本市垃圾处理格局发生了改变。
据悉,今年,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将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两套回收系统的“两网融合”,并拟于上半年**指导意见,切实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源头分类。居民处理生活垃圾,通常通过两条途径:把废旧纸张、塑料瓶等“能卖*”的垃圾(即可回收物)分拣出来,卖给废品回收商贩;其余卖不了*的垃圾(即不可回收垃圾),直接扔到小区垃圾桶里。
在过去,这属于两套回收系统,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负责。前者属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具有商业属性;后者是“生活垃圾回收系统”,为公益属性,两套系统并行运转。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开展垃圾分类达标试点的居住小区内,通常把三个垃圾桶组合成投放站点,分别收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由不同车辆、收运作业队伍衔接,起到“垃圾分类回收”的作用。
但实际上,“能卖*”的垃圾早被人们分拣出去,可回收物垃圾桶在很多小区几乎派不上用场,加上厨余垃圾目前分出比率还不高,导致三个桶里装的大多是混合垃圾,垃圾桶内投放垃圾基本一个样,又经过拾荒者不断翻捡,收运人员只能统一清运。
于是,多年来,各方都在指责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现象。如何才能破解这一难题?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需要打通垃圾回收的各个环节,包括源头上居民有意识分类投放、小区保洁人员分类收集、环卫及其他作业队伍分类收运,彼此磨合好了,才能真正改变混装混运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