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源污染常年居高 赤潮频侵海洋生态

2016-05-09来源 : 互联网

国家***日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海域共计发现赤潮35次,累计面积2809平方公里,分别较上年减少21次和4481平方公里。尽管赤潮灾害有所减少,但上述公报同时显示中国陆源入海污染仍**不下。

这几天,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渔民郭建雄发现,他经常出海捕鱼的红海湾有点“怪”。“白天海水是粉红的,一到晚上,那些区域的海水又变成幽蓝色了。很奇怪也很好看,一些外地游客还过来拍照。”郭建雄说。

造成海水颜色异常的是惠州海域近年来罕见的赤潮现象。2016年1月以来,不仅惠州海域,广东珠海、深圳和汕尾海域也相继出现规模不等的赤潮。**表示,陆源的污染随江河入海,是造成赤潮的重要原因,有毒有害赤潮可酿成重大水产损失。

近海现罕见赤潮

陈德志乘坐的快艇在风浪中疾驰在广东南部的红海湾海域。“瞧,船尾的浪花颜色异常,像茶水一样,停船。”陈德志和几名同事随即将YSI水质分析仪探头投入海水中,记录海水PH值、溶解氧等数据,并对海水取样。

从今年2月18日开始至今,惠州海域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阶段性赤潮。**个阶段的赤潮持续到2月29日,赤潮面积*大时达到140平方公里,之后赤潮消退。但从3月4日开始,第二波赤潮又在惠州的大亚湾、红海湾出现,并持续到现在。4月27日,惠州大亚湾海域仍有总面积约0.815平方公里的赤潮带。

“此次赤潮出现时间之早、分布范围之广、情况之反复,近年来罕见。”陈德志说。作为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两个月以来他已多次到赤潮区域实地监测水质。

相关媒体日前在惠州市南部的双月湾看到,一条面积约四五平方公里的带状赤潮在湾口绵延,赤潮带呈浅红褐色,和周围海水的分界并不十分清晰。

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赤潮的颜色并不一定全部是红色,而是取决于赤潮的优势种,本次惠州海域共监测到了红色赤潮藻、中肋骨条藻和夜光藻三个优势种。

“赤潮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经常出现的海洋生态现象。”*****间海委会赤潮**组委员吕颂辉说,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性增殖或高度聚**引起水体变色,产生赤潮。

今年1月4日至13日,珠海美丽湾对开海域及珠海渔女至情侣南路对开海域出现面积*大约7000平方米的赤潮。这些赤道带呈条状或斑块状分布,白天呈粉红色,浓度高时还呈血红色,夜间同一地点则出现蓝色荧光。经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检测确认,此次出现的赤潮由夜光藻导致。

此后,深圳大鹏湾、汕尾红海湾等地也相继出现过类似景象。赤潮**介绍,与上述区域不同的是,此次惠州海域出现的赤潮优势种以红色赤潮藻为主,该藻类赤潮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珠江口附近发现以来,尚未发生过灾害现象。

标签: 污水处理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