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周末,天气好就想去外面走走,现在桂林到处是绿海,走到哪儿都满眼的绿色!”“70后”唐先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他提到的“绿海”,就是桂林市森林面貌的直观变化:桂林市经过持续不断的造林“铺绿”,到“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70.8%。
数字背后上扬的“绿线”
记者翻阅历年年鉴、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桂林森林覆盖率在坐标系上是一条缓而长的攀升线:199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 39.4%;200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6.46%;200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6.5%;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8%。近25年间,森林覆盖面积增加了八成。
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是对造林育林工作的回报———
自1991年至2000年,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6.3万公顷、封山育林394万公顷,石山封山育林累计面积18.87万公顷。
2001年至2007年,全市新封山育林7.5万公顷,完成荒山荒地、迹地更新和低产林改造植树造林总面积7.9万公顷。
2010年以后,桂林市进一步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和推动林业强市工作,5年间,植树造林面积共计14.89万公顷。
在持续多年的植树造林工作中,桂林市的绿化还得到了系统的规划。2010年,北起兴**至阳朔的漓江“四化”工程持续开展,适应性强、花期长、树形叶色各具特点的桂花、银杏、乌桕、柳树、桃花等品种得以规划种植。如今,色彩四季分明的景观成果已经开始显现。
森林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植树造林,还涉及漓江的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农业建设以及石漠化*理等多方面。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生态农业建设让薪炭林逐渐萎缩。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初,桂林在农村全面**普及省柴节能灶,5年后桂林市 90万农户的“老虎灶”**净节能的省柴灶所取代,年节柴草约90万吨。而后,大力发展的沼气让农村能源建设再次升级换代。也正是在这期间,桂林市的有林地面积、灌木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以恭城瑶族自*县为例,该县的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47%上升到现在的81%。
打造市民共享的“绿色幸福”
在城市建设中,桂林市的“生态蓝图”不断绘就。桂林市对老城区采取规划添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还绿等方式推进市中心区集中绿地建设,先后完成漓江剧院绿地、宁远河东侧绿地、南门桥小游园绿地等城市当中大块绿地的建设或改造提高,增加绿量,提高绿视率。在临桂新区建设中,生态优先政策处处体现。桂林市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构筑“一园二带三组团”的新区园林绿化空间布局。围绕新区各功能组团的用地特点进行绿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空间,从而使城市绿化与城市文化、环境建设高度协调,城乡绿化和谐一体,形成具有地域自然特色的生态文化型山水园林景观。
近年来,桂林市坚持依托山水,以公园建设为主要形式拓展城市园林绿地。2008年,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桂林园林植物园一期工程,成为园林植物应用研究、科普教育、游憩休闲的场所。2009年至2011年,投资2.5亿元建设訾洲公园,重现“訾洲烟雨”和“訾洲红叶桂林秋”的胜景,有效地保护了漓江市区段*大的生态洲岛。2012年建成的以“山水桂林,秀甲**”为主题的第二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博览园(桂林园博园),汇集广西各市园林精粹,展现绿色生态,人文和谐的绿色新篇章。2009年至2012年实施的“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公园桃花江生态建设,实现了象鼻山与芦笛公园之间的水路连通,给市民和中外游客带来美丽桂林的新体验。
在让市民共享生态建设成果的同时,桂林市还组织“新世纪军民绿化行动”、“我与小树共成长”等活动,培养全社会的生态观念和家园意识,形成人人关注家园、自觉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让爱绿、植绿、护绿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