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在内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指出,现在中国更应该考虑的是,“后巴黎会议”时代做什么。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碳减排绿色指标,包括2020年约束性指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等),以及2030年碳排放达峰,碳强度比2005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比重占一次能源消费的20%,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等等。王毅指出,“十三五”规划虽不是法律,但它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现在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规划中制定的目标来进行倒逼。通过协同控制,实现整个社会的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资金和技术。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李稻葵教授认为,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长期来看,环保产业应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大约占GDP50%左右,中国不缺资金和技术,重要的是资金和技术如何落实到位的问题。
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各种能源资源的消耗,但是低效的能源效率造成了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能源效率,转变能源结构成为改善环境的突破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指出,提到环境污染,人们往往会把矛头指向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然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并不是化石能源本身,而是如何应用技术,以科学的方法来开发利用化石能源。
国家发改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提到,当前中国的污染物排放比任何国家都多,排放指标却远未达到国际标准,我国可以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指标来迫使能源转型。通过更加严格的环境指标,把环境外部成本加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中。
环境治理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王玉庆指出,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建议,其中对环境治理领域明确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由此可见,环境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低碳转型高效的能源革命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