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气候变化让人们意识到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在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一些人把低碳经济作为下一个掘金点,相应的概念股层出不穷。然而,在炒热“低碳”概念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了自己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者。因此,低碳经济从本质上看,绝不止于开发新能源、产业结构转型,生活方式改变对减排有更直接影响。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戴星翼曾发出疑问:是否每户家庭都需要一辆以上的汽车,或者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不是每个会开车的人都要去买一辆车?事实上,如果汽车对家庭中某位成员并非必需品,那么一家人错时出行、全家分享一辆车,正是实践从消费端减排这一理念。
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始作俑者,而机动车排放是日常生活中一大主要污染源,这也是提倡市民日常出行多使用公共交通的原因。不久前,上海首条彩色公交专用道于西藏南路登场,上海“十二五”规划期间长达30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基本建成。
除改变出行方式来减排外,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也需调整,比如我们可以倡导“把垃圾带回家”,这种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也能减少环境负担。
当然,人们的生活一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不可能因为减排,就压抑人类对更高水准生活的追求。因此,减排从哪里着手,一开始就面临着可行性问题。这也说明,发展低碳经济绝非一蹴而就。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曾表示,目前大部分的环保实践都面临来自经济的约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达到共赢?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经之路。对每一个地球人来说,必须培养低碳生活方式,消费端减排十分重要。否则,人类就将失去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而火星究竟能不能住人,目前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