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不仅与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相关,还与人的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密切相关。继2014年发布成人(18岁及以上)研究成果后,日前,环境保护部向社会发布了儿童(0~17岁)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果。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发布儿童暴露参数的国家。
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掌握我国儿童环境暴露行为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儿童暴露参数数据库,提出有针对性的儿童环境暴露和风险防范对策措施,为提高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准确性,推进国家构建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进程提供技术支持。
那么,我国儿童环境暴露行为模式是怎样的?发布暴露参数有何意义和应用价值?就此,记者采访了项目组相关**。
不同的健康风险暴露特点各不相同
根据此次发布的研究结果,现实生活中,我国儿童面临着空气污染、饮用水不安全、食品污染等多种健康风险,且暴露的特点不同。
**表示,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二是暴露方式和特征,如呼吸量、室内外停留时间和体重等自身特征。
研究发现,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儿童,室内停留时间占全天的 90%左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室内外活动模式是不同的,儿童主要在室内活动,从1岁到3岁,其室外活动时间明显增长,*高可以达到每天157 分钟;随着儿童进入托幼机构和学校以后,平均每天室外活动时间有所减少。
室内外活动时间调查有何意义?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段小丽解释说,这一方面提示我们,在关心对室外空气污染防护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
她表示,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更为复杂,如吸烟、烹调油烟、家装污染、打印机等办公材料的使用等。
另一方面,在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对于 1岁 ~ 3 岁这个在户外活动时间较为频繁的年龄段而言。段小丽建议,尚未进入托幼机构儿童的家长,此时应尽量减少孩子室外活动时间。
饮水是重要的暴露途径之一。此次研究发现,儿童单位体重饮水量随年龄增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9个月到两岁的儿童单位体重饮水量*高,每日约80毫升/公斤。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李天昕介绍说,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饮水类型以集中饮用水为主,占 87%,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儿童直接取用未经集中处理的地下水、地表水或窖水等。当然,这仅代表我们2013年~2014 年调查期间的情况。随着我国农村地区自来水管网入户覆盖率的提高,以及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特别是对饮水安全问题认识的提高,安全饮水率会逐渐提高。
经饮食的消化道暴露是人群暴露环境污染物的一个重要途径。项目组对儿童食用各类食物的食用量也做了调查,涉及 八大类上百种食物,为食物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数据。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林春野表示,如果知道某种食物中污染物的水平,可以据此估算出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土壤摄入量指人每天摄入土壤/尘的质量。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经常在室外土地或室内地板上活动,并且有吮手指和物品(如玩具)等的习惯,土壤摄入是儿童暴露环境污染物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