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见面谈论的**是天气和饮食,也**是股市和物价,而是今天用了多少电、买卖了多少电,以及*了多少。很多人会问:“这怎么可能?我们和电打交道的机会恐怕只有交电费了。”然而,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已悄然而至。
近期发布的 《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智慧发展策略,强调传统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应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逐步形成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形态、居民生活的新气象。
虽然互联网早已融入传统能源行业,但如何将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赋予能源新的数字化属性和互联网思维,达到提**率、节能减排、能源生产和消费智能化等目标,一直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虽然2010年我国提出了“智能电网”发展规划,但是只涉及电能,且受制于资金、行政制度等因素影响,规划落实情况明显低于预期。现阶段我国能源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内忧与外患交织,内有国内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外有对全世界的自主减排**。然而,当下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虽然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由于受到基础设施或外界因素的限制,其性能和质量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以风电为例,2015年全年我国弃风电量达3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13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为15%,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这组数据表明,我国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存在很长的磨合期。而“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推进,给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都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互联网+”智慧能源将互联网思维渗透到传统能源行业,能实现能源消费者、能源管理者、能源供应者、能源服务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与能源有关的商业模式、研发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等都将面临重构甚至**。同时,综合能源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得以加快进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在现有电网架构上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解决安全、效率、新能源接入等常规问题,更是采用互联网理念、方法和技术实现能源优化布局的重大变革。
我国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势在必行,但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先,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基础性技术不足。能量的储存、**运输技术,远未达到普及能源互联网所需的程度。面对“互联网+”时代高速、海量、交错的信息流和能量流,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多数还在成长中。其次,能源互联网建设成本高、周期长且洗牌效应明显,涉及企业和居民的能源采集、传输、沟通、处理、监控等过程,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此外,当前处于支配地位的市场*头可能因利益受损而阻碍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或凭借其既有资源体量优势迅速取得游戏规则的制定权进而操控全局。
在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我国才刚刚开始,而只有形成具有主导作用的标准体系,才能在未来的**能源合作与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用户行为方面,《意见》提出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智能化,培育用户侧智慧用能新模式。然而,不同于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用户用能行为的差异性较大,难以通过政策规章对所有人进行管控或调节。因此,培育用户智慧用能新模式可能呈现出“S”型曲线,即前期等待时间较长,须让用户充分了解智慧用能模式的便利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前瞻性,降低用户对新生事物的怀疑。此外,随着新能源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原有能源结构将受到冲击,但由于可再生能源存在自身局限,*终我国能源结构将达到一个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平衡状态。同时,我国地域辽阔,空间、气候和资源差异显著,“互联网+”能源的推进将进一步扩大能源结构的空间差异性。
不可否认的是,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不仅是能源技术的**,更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根本性革命。它不仅能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格局,也将为世界能源系统的集成提供有效的平台,为经济发展和**合作提供新的契机。因此,必须制定前瞻、全面、系统、公平的发展策略,才能*终为能源行业带来新面貌,为居民生活带来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