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残膜污染*理是新疆兵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是亟待攻克的瓶颈,新疆兵团大面积应用地膜种植已经35年,带来了*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农田地膜残留污染呈现日趋严重态势,农田残膜*理是绕不过去的坎,必须面对。”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学庚在接受采访时称。
以“中国节水农业创新合作与丝绸之路新机遇”为主题的第十一次全国微灌大会暨中国塑协塑料节水器材专委会2017年年会日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召开。陈学庚作了《新疆兵团现代农业发展与展望》的专题报告。
陈学庚接受采访称,新疆兵团大田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是从地膜植棉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棉花生产整体水平很低,1980年,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垦区引进地膜覆盖技术,快速实现了地膜植棉机械化。目前,新疆以及新疆兵团覆膜种植的农作物已由棉花扩展到番茄、玉米、甜菜、辣椒、瓜类等,总面积5000余万亩。
陈学庚说,*理农田残膜污染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补贴政策、地膜减量化应用、可降解地膜应用、PE地膜机械化回收、回收的残膜资源化利用等系列问题。
他认为,*理农田残膜污染应该明确规定农用地膜的强度,凡不可降解的农用地膜强度应达到规定标准,为秋后机械化回收**基本条件;确立“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严格规定当年新铺地膜的残膜回收率,达不到回收标准的,应用经济手段予以处罚,达到回收标准的,应明确给予奖励。经济杠杆的撬动是*具有实际效果的,当年新铺地膜的回收率标准应尽快制定;要把残膜污染*理意识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