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陷酸化危机,这很大程度源于人类活动导致的过度碳排放,而这又将反过来严重危及人类生存。很难确切解释我们为何如此热爱海洋,这近乎一种本能。
从太空凝望,地球被海洋染上一片湛蓝,震撼的美感令人不禁落泪;在海边远望,心情在海浪声中起伏,感动在心灵生长。上古大荒,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离开海洋来到陆地;现在,人类置身陆地远眺海洋,向往未知的远方。
可是,我们热爱的海洋如今却深陷酸化危机,这很大程度源于人类活动导致的过度碳排放,而这又将反过来严重危及人类生存。
透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向地球大气供给了40%的再生氧气,一部分有机碳则被埋藏在深海。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碳排放,海洋正吸收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海水碱性下降,越发酸化。海洋酸化包括两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海水pH值下降。有数据表明,近两**间,海水pH值从8.2下降为8.1。虽然只有0.1的微小变化,但这意味着海洋酸性(氢离子浓度)增加了三成。
珊瑚礁为五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堪称“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体在生长过程中会形成碳酸钙的骨骼,聚合成珊瑚礁。由于海水酸性增强,加之海水变暖,碳酸钙的溶解度徊应上升,逐步“缺钙”白化乃至溶解。
如果碳排放继续增长,海洋继续酸化、海水继续升温,等待珊瑚礁的会是灭顶之灾,靠珊瑚礁栖息的海洋生物也将承受*变。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模型:到2050年,海洋将不仅不利于珊瑚生存,海水甚至还会变得具有侵蚀性。在有些水域,海水将会酸到足够溶解贝类生物。一旦贝类生栅肖失,整个生物链都将遭受*大影响,*终人类也会遭殃。而现在,许多带壳的生物,譬如蛤蚌、被称为“海蝴碟”的翼足目软体动物,正在面临自身的碳酸钙外壳不断溶解的现实,而它们是鲑鱼、鲸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
对于一些鱼类,海洋酸化堪称有毒。许多鱼类对海水酸度十分敏感,会因为血液中的碳酸含量增加而患上血碳酸过多症,甚至会因此死亡。
根据***粮农组织估计,**有5亿多人依靠捕鱼、水产养殖作为蛋白质摄入、经济收入的来源。其中*贫穷的4亿人,他们一半的动物蛋白和微量元素均来自鱼类——海洋酸化必然严重危及人类的粮食安全。
这些年来,科研人员一直在呼吁,控制海洋酸化的*好办法就是“停止像对待下水道一样对待大气”。
根据科学家研究,距今5503万年前,海洋里曾有过一次生物灭绝,而罪魁祸*就是溶解到海水中的45030亿吨二氧化碳。此后,海洋至少花了10万年时间才**正常的酸碱度值,得以渡过难关。如果碳排放得不到控制,海洋酸化继续加剧,下一次生物灭绝又将是何时?
海洋和人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热爱海洋,就像海洋“母”爱着我们;我们守护海洋,就像我们守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