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生态学**教授,**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生态高峰理事会现任主席。2015年获普利高津金奖 (Prigogine Gold Medal,该奖有生态诺贝尔奖之称。
“暨南大学是一所**的综合性大学,有东方威尼斯侨校的美誉,每逢梅雨季节即成免费水景游览区。文可载道,力能游泳。欢迎各位学子报考。”
“南京风光,千里波涛,万里泥沼。望主城内外,惟余莽莽,城墙上下,洪水滔滔。”
“在武汉不会开公交车的司机不是好船长。”
……
近年来,一到夏天暴雨过后,关于“内陆看海”的段子便俯拾即是。人们并不是真的愿意靠皮划艇出行,也不愿意天天在马路上捕鱼,调侃的背后是人们对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无奈和关切。
前些年,民众关注点几乎一边倒地投向地下管网建设,认为排水不畅才是内涝的主因。投入大量财政修建者不在少数,但几年过去了,成就寥寥,“海面”依然。
生态弹性
李百炼认为,现在很多城市出现内涝,不仅仅是单一的排水不畅、地下管网不合理的问题,而是城市在开发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使其失去了“弹性”。例如,当前水泥地面的密集使用,就是罪魁祸*之一。当大面积的硬部件覆盖土地时,雨水将无处可走,只能利用管渠等方式排泄,多个洪峰一叠加很容易形成内涝。这种末端集中控制的设计理念,往往会导致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生态弹性城市会更好地利用绿地、自流和净化雨水,一方面补充了地下水,另一方面也让土地和地表生命植被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需要一定量的地表水流域和湿地面积,来储存常年雨水减少地表径流。而目前的城市建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雨水资源,而且让水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也一同被浪费。
李百炼指出,城市内涝短期内很难解决。美国有些城市已经在采取大面积清除硬化的解决方式,但这一方案若在中国推行恐怕效率不高,中国城市建设密度太高,城市硬化几乎到处都是。与此同时,内涝的解决不是一城一地的任务,涉及整个流域和区域的开发,这一点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