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曝光的渗坑污染问题获得了广泛关注,由此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环保思考。****就刊文称,在看到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应当看到环境监管力量与工作要求难以匹配的现状。唯有实现监管部门与公众以及**和地方的良性互动,才能编织出一张严密的环境监管之网。
每一次环境污染事件,都会引发广泛关注。近日,环境保护部强化督查山西省晋城市督查组检查发现,两家化工企业**偷排化工废水,现场发现大面积的渗坑。当地环保部门会同公安部门迅速行动,案件正在处理之中。
作为一种简单粗放的处理方式,渗坑、渗井等对地下水的伤害几乎是不可逆的,也因此早早被明令禁止,“两高”在2013年明确将其直接入罪。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山西晋城的情况已经不是大面积渗坑的**次亮相。
就在不久前,一些地方的渗坑相继被曝光。所幸的是,民间组织监督曝光之后,从**层面到地方**,各方不遮掩、不回避,及时通报、严肃问责,与公众坦诚相对,有效纾解了群众焦虑,相关调查处理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纵览近期出现的渗坑事件,尽管有关部门雷霆万钧、处置得当,但依然无法让人们松一口气。为什么渗坑能够悄无声息地暗度陈仓?为什么环保部门多次专项督查、地方**极力整*,仍然还有漏网之鱼?这反映出环境*理中的深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