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8个督查组共督查京津冀及周边企业329家,发现239家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约占检查总数的73%。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违法生产“散乱污”企业69家,企业未安装污染*理设施的22家,*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24家,VOCs*理设施存在问题的10家,超标排放2家等。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轮次大气污染防*强化督查一亮相,“强化”的意味就呈现无疑。数据显示,4月8日—15日,28个督查组共督查企业2301家,发现1621家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约占检查总数的70%。
**轮次强化督查即将结束。从环境保护部通报的督查情况来看,“2+26”城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各地将整改抓紧、抓实、抓好。强化督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目的就是发现真实情况,充分暴露问题。
从环境保护部通报的情况来看,截至4月15日,28个督查组共督查了2301家企业,发现了大量环境违法违规问题,5次督查通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分别占到了检查总数的72%、63%、66%、77%和73%。
具体地,4月8日—11日, 679个单位存在违法违规问题;4月12日,245个单位存在问题;4月13日,197个单位存在问题;4月14日,261个单位存在问题;4月15日,239个单位存在问题。查得准,得益于有的放矢。举报热线反映、在线监测小时均值超标以及污染物排放量异常的企业都列入了“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