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正在成为许多城市的心腹之痛,并向农村蔓延。作为生活垃圾产生的**道关口,如何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各地正在进行探索。“千万不要以为分出来就万事大吉了,分类只是**步。
”**认为,各个环节必须要配套衔接、**顺畅,让垃圾分类**“犯难”。有媒体人士近日走访北京市西城区和丰台区部分小区看到,垃圾分类的现状并不乐观。
新建小区一般都配备了分类垃圾桶,但执行并不理想,有的垃圾桶旁还堆放着垃圾袋或塑料泡沫等杂物。而一些老旧小区的单元门前只摆放着一个垃圾桶,有的小区甚至仍在使用单元门旁边的垃圾道,垃圾清运时还是混装混运的方式。
我们每个人既是垃圾的生产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垃圾围城,正在成为许多城市的心腹之痛,并向农村蔓延。而垃圾焚烧与填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隐患,令人担忧。
《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年报》显示,2015年,全国246个大、中城市**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564.0万吨,其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的是北京市,产生量为790.3万吨,其次是上海、重庆、深圳和成都。业内**指出,在垃圾处理的选项上,资源的替代、减量、重复利用、循环再造,优于焚烧和填埋。
“分类不等于减量,但有助于减量。”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分类可以倒逼前端立法、执法、制度、规范的逐步完善,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习惯,还可以带动后端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效率提高与污染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