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经济和人们存活的母体,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环境也是竞争力。在发展绿色GDP过程中,需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培育环境竞争力的新常识,转变传统发展经济旧思维,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向突破。
近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月度例行宏观数据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印发的多个涉及到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对生态环境质量等体现人民获得感的指标赋予很高的分值和权重。
具体而言,人均GDP增速权重仅占1.83%,但是单位GDP能耗权重达到2.75%;PM2.5指标达标权重占2.75%,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权重为2.75%;地表水劣五类水体比例、森林覆盖率等权重也为2.75%。
在评价指标中增加环境权重的考量,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创举。之前,就有绿色GDP的创意和做法,尽管其具体制度设计与此次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有所不同,属于在GDP的增长中减去环境受损的成本,但是其根本宗旨和基本诉求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环境的青山绿水,防止污染的发生。可遗憾的是,绿色GDP的设想似乎并没有在现实中生效,人们的感受是:经济的确在快速增长,但是环境也确实在不断恶化。比如,2016年让人有些透不过气的雾霾天气。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了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并将环境权重加大,超过对GDP增长的强调。无疑,这是一种导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不能再陷入先发展再*理的困境。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导向就是其努力工作的方向,当GDP成为评价官员的主要甚至是**指标时,他们必然产生不可抑制的GDP崇拜;而当生态文明的各项指标直接影响其标价时,对环境的重视必然更有可能成为现实选择。这就是顶层设计的意义和政策导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