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理长期存在“一划了之”“画地为牢”“划而难管”……如今,自然保护区存在多重顽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对当前保护区体系重新进行顶层设计和定位,理顺其中的多重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向纵深推进,自然保护区“一划了之”“画地为牢”“划而难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民生需求、规划设计频频触碰保护红线,现有保护区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
部分**和业界人士建议,需理顺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权属与权责等关系,对保护区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明晰生态疆界,重构生态版图,让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抓手、主战场。“一划了之”“画地为牢”“划而难管”……自然保护区存在种种问题导致经济发展、民生需求、规划设计频频触碰保护红线,现有保护区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划了之”与民生需求相矛盾。据环保部对2013年至2015年所有446个***自然保护区监测显示,403个保护区的缓冲区和390个保护区的核心区分别有人类活动38459处和23976处。大多数保护区中缓冲区、核心区限制人类活动的要求已“名存实亡”。
据了解,一些保护区在划定和申报之初带有强制色彩,未考虑地方实际而一划了之,一些保护区在建立和进行功能区划调整时,缺乏前瞻性,为争取投资盲目划大保护区范围,导致当地居民在不知情情况下“被保护”。
这固然**了一些地方的开发冲动,但也导致老百姓正常生产生活需要被压制。例如2014年,某地***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从1988年的23万公顷调整为198.72万公顷。部分村镇、矿区、水电站、军事设施、主干道路进入保护区,造成与现行政策规定不协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