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清,一个“技术偏才”,干了十四年设备管理员的中专生,由于经济窘迫,下海创办了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他自命“船长”,凭借多年技术沉淀、高悟性,使企业跻身**行业**地位,一时间可谓“*步武林”。昨天,在新区新锡路宽敞的新办公室,王燕清讲述了自己的“草根”创业生涯。
迫于生计,“技术偏才”下海,仓库一住三年“我跟设备打了十四年交道,这段经历是沉淀更是创业的基础。”王燕清说。1982年,以学校**名的成绩,王燕清考取了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1986年毕业后进入锡山市无线电二厂,20出头的他开始与设备打交道,这一干就是十四年。在众人眼里,王燕清的动手能力特别强,是个“技术偏才”,一些进口设备出现疑难问题都是他去攻关。不过,精通机械电子的他下班后也没闲着,当时无锡的解放西路上有个电子产品一条街,他就去买电子元器件、线路板,回家后自己组装、焊接,一台台黑白电视机就在他手上这样“出生”了,在那个年代还组装了很多音响设备,维修了很多彩电。王燕清认为,正是这些“实战”让自己积累了很多电子技术。
“那时候收入实在很低,1992年结婚,戒指都买不起,1993年老婆生儿子,还借了2000元。生活太艰难了。”王燕清说。1999年,34岁的王燕清由于生活所迫选择“下海”,请了两名60多岁的车工和铣工,自己则担任机械、电气工程师外加钳工等一切职能,一个仅有三人的电容器设备厂就这样起步了。启动资金是借的,场地选在了东亭的一个破旧仓库,面积只有150平方米,他在仓库角落约四五平方米的地方放了一张床,一家三口一住就是三年。
王燕清自己不仅是机械和电气工程师,还是钳工、电工和整个工厂的销售员。因为设备的专用性,一般设备都是为客户定制的。**台设备做好后,预定的客户却因为生意出现危机,拖延了取货付款时间,一度让公司陷入危险境地,幸好半年之后设备售出,市场也逐步打开。打铁还需自身硬。14年的技术沉淀以及与进口设备打交道的经历,让其设备很受市场欢迎。凭借雄厚的技术积累及先进的制造工艺,先导自动化在*夺日益发酵的市场中游刃有余,在**电容器设备、锂电池设备以及光伏设备等领域相继走向技术、规模****的位置。
是创始人,是企业家,更是“船长”
“企业家就像船长一样,掌握着企业的命运和方向,关键要看准方向,不能发生方向性的错误。”王燕清说,先导公司自成立到现在发展一直很平稳,其背后正是自身稳健的“掌舵”以及高明的战略决策。
与不少民营企业的市场**思路不同,王燕清一开始就瞄准了**客户,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我们本身的产品定位就是高技术含量,小公司青睐便宜的产品,我们要做就做**市场”。2001年,日本松下到公司考察,精明的日本人一下子看中他的技术。日本TDK、美国KEMET旗下的各个跨国公司和松下、法拉电子等**的世界品牌的公司相继开始采购先导的设备。随着先导的崛起,原先的意大利和美国的品牌逐步退出中国市场。2006年,先导出品的高压电容器卷绕机全面替代美国希尔顿进口设备,其产品成为全国高压电力电容器厂的标配,出口至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大力拓展**市场。2008年进军光伏和锂电池设备行业,取得了*大的成功,现在先导已经成为**除韩国、日本企业之外的第4家能生产**锂电池设备的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