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绿尾虹雉

2016-04-28来源 : 互联网

【中国**野生动物:绿尾虹雉】绿尾虹雉

物种名称:绿尾虹雉

中文别名:绿雉、贝母鸡、鹰鸡、*炭鸡、羊鸡

拉丁学名:Lophophorus lhuysii(命名人及年代: Geoffroy St. Hilaire, 1866 )

英文名称:Chinese Monal Pheasant 、Phasianus versicolor

【中国**野生动物:绿尾虹雉】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鸡形目 Galliformes

科: 雉科 Phasianidae

属: 虹雉属 Lophophorus

种: 绿尾虹雉 L. lhuysii

【中国**野生动物:绿尾虹雉】外形特征

大型鸡类。体长58—82厘米,体重692— 1400克。4—5月繁殖,营巢于大树下和灌丛中,每窝产卵6—12枚,孵化期23—25天。雄鸟头顶、脸的下部及耳羽等都闪着绿色虹光,向后转为金属赤红色,从头顶后部耸起冠羽覆盖着颈部,呈金属青铜色,向后转为红铜色;后颈和颈侧以及背的前部呈金属红铜色,背的中部、肩羽及翅上覆羽等转为紫铜色,并闪着金属绿蓝色;下背及腰部羽白色。飞羽黑褐具绿缘,尾羽蓝绿色。**黑色,嘴角灰色。上体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雨后的彩虹故成“虹雉”,因其尾绿,故得名“绿尾虹雉”。

【中国**野生动物:绿尾虹雉】分布范围

**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过去常见,现已罕见。分布于四川西部海拔3000~4900米的山区,并边缘性地见于中国云南西北部、**东部、青海东南部及甘肃南部。

【中国**野生动物:绿尾虹雉】生活环境

栖息于林线以上海拔3000一5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灌丛和裸岩地带,尤其喜欢多陡崖和岩石的高山灌丛和灌丛草甸,冬季常下到3000米左右的林缘灌丛地带活动。

【中国**野生动物:绿尾虹雉】生活习性

食物:绿尾虹雉是典型的植食性鸟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和浆果等为食。它们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灌丛中靠挖掘植物的根、地下茎、球茎等地下部分为食,主要用强大的嘴挖掘块根和啄食,很少用爪来刨食。它们呈钩形粗壮有力的喙也是为适应这种生活而进化出来的,据分布地山民观察,本物种非常喜欢取食贝母的球茎,因此在当地,本物种的土名叫做贝母鸡。冬季由于高山积雪过厚,难以找到砂砾,这时它就吞吃*炭,因此又名“*炭鸡”,又因它的嘴很坚固,而且前端弯曲呈钩状,很像老鹰的嘴,称为“鹰鸡”。

活动:日行性,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也集成8一9只至10余只的较大群体。白天活动,喜欢出没于山脊地带,晚上栖于稠密的灌丛间或树的低枝上。性情机警,一有动静即伸颈观望,如发现危险,则立刻钻入灌丛或飞奔而逃。留鸟。腿脚强健有力,善于奔跑。能在飞行时借助气流向上的举力,自低处向高空盘旋翱翔,这种现象在其他鸡类中是少见的。

鸣声:春夏季喜欢鸣叫。 雄鸟立于岩石,重复发出guli…声。雌鸟有时发出同样叫声。雄鸟炫耀时发出guo-guo-guo的短叫声,受惊吓时发出低声的geee叫声,冬季偶尔发出单调的a…awu, a…awu声。

【中国**野生动物:绿尾虹雉】保护级别

CITES(华盛顿公约)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1997年)

IUCN濒危等级: VU C2a (生效年代:2003年 )

中国****保护等级: 一级(生效年代:1989年 )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1996年)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