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动物:鳄蜥】鳄蜥
中文学名: 鳄蜥
中文目名: 蜥蜴目
中文科名: 鳄蜥科
中文属名: 鳄蜥属
中文俗名: 落水狗 潜水狗 大睡蛇 水蛤蚧
拉丁文目名: LACERTILIA
拉丁文科名: Shinisauridae
拉丁文属名: Shinisaurus
拉丁文种名: crocodilur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Ahl, 1930
英文俗名: Chinese crocodile lizard (ru)
【中国**野生动物:鳄蜥】形态特征
鳄蜥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体长15— 30厘米,尾长23厘米左右,体重50—100克,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头部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蜴相似,颈部以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嵴状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则又很象扬子鳄,所以被称为鳄蜥。
鳄蜥的全身为橄榄褐色,侧面较淡,染有桃红或桔黄色并杂有黑斑,背部至尾巴的端部有暗色的横纹,腹面呈乳白色,其边缘带有粉红色或桔黄色。头部前端较尖,后部为方形,略呈四棱锥形,顶部平坦,平铺着不显著的细鳞,近吻端的鳞片较大,颅顶部的**有一个明显的乳白色小点,称为颅顶眼。口宽大,内有1个舌,1对内鼻孔,咽部有喉头。颌的边缘密布有同型细齿。舌为肉质,十分肥厚,先端为黑色,呈浅叉状。眼睛大小中等,瞳孔为圆形,孔的周围有金色圆圈,也有活动的上下眼脸和透明的瞬膜。在眼睛的后方,头侧的颈沟前方有明显的鼓膜。头侧部由眼睛辐射出8条深色纹,眼后1条较长,眼下方3条较粗,体侧后端黑纹不规则,腹面浅黄有黑短斑纹。尾部有黑色与棕绿色相间的横纹11—12条,每条约占2节。
颈部明显,并且与头部之间有明显的纵沟分开,在颈沟的后背面有数行较大的凸起棱鳞,中间夹有颗粒状的小鳞,颈侧棱鳞半稀,有灰、黄、粉红色,于前肢的上前方颈侧有一个显著的圆形黑斑。背腹略扁,背部鳞较少,只有颗粒状的细小鳞片散布在大的棱状鳞片间,棱峪状鳞片近似纵行于体背排列,并延伸到尾部,行至后肢处则形成规整的两行排列于尾背两侧。体背有6 一7条暗黑色的较宽横纹,横纹到达体侧时又分为二,在叉状横纹间为桃红色,红周镶黑。老年个体的靠近腹面的体侧普遍为桃红色、桔黄色,并夹杂着黑色的棱峪状鳞片。
尾部侧扁,在尾巴背面的两侧各具纵行排列的大形棱峪状鳞片,中间凹陷似深沟,梭峪状鳞片在尾巴的基部相距较宽,往尾端伸延则逐渐变窄,但并不汇合。尾巴上有明显的分节现象,大约有35节,前13节每节的背侧有1枚棱嵴状鳞片,后20节则每节有2枚。尾侧及腹面共有8条棱线,向尾端延伸。尾部有10—11条暗黑色横纹,全身则有明显的16条宽条纹,躯干上有5条,胸部和腹部的界限不明显,年老的个体的横纹间略为粉红色。
鳄蜥的四肢较为粗壮,趾端的爪尖细。前肢的上臂较前臂略短,为橄榄褐色,靠体侧一面密布突起的粒状细鳞,颜色为黄白色。指背有小鳞片数行,呈“人”形排列,指长顺序为4、3、2、5、1。后肢的上下两段几乎等长,趾长顺序为1、3、5、2、1。后肢稍后有横裂状的泄殖孔,周围的鳞片呈方形,雄性泄殖腔内有2枚交接囊,雄性和雌性的泄殖腔内均有一对性腺,开口在泄殖腔的外缘,可以分泌特殊气味的液体。
【中国**野生动物:鳄蜥】分布范围
鳄蜥是我国的特产物种,在地理分布上极为特殊,仅产于广西大瑶山一带的贺县里松乡姑婆山、昭平九龙乡、北陀乡和金秀瑶族自*县的罗香乡的平竹、罗莲、罗丹、罗香、琼伍大队部分冲沟附近,所以又名瑶山鳄蜥。
大瑶山位于广西境内中部略偏东北的一角,千峰万嶂,绵延数百里,其势雄伟磅礴,气象万千。山峰一般海拔高度为800一1500米,较高的山峰达2000米左右。这里气候温湿,雨量充沛,植物生长茂盛,动物种类繁杂,原始森林的面积有3962.42公顷,苍松翠竹所遮掩着的深沟峡谷,是鳄蜥在世界上**的栖息地。以保护鳄蜥和水源涵养林以及银杉等**树木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7908公顷。
【中国**野生动物:鳄蜥】生活习性
鳄蜥栖居于海拔760米以下的沟谷中,一般都是溪流不大的积水坑。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树叶叶缘多为锯齿形,与鳄蜥尾部的缺刻类似。溪沟阴湿,岩石及树干的色泽也与鳄蜥的体色类似。这些都为鳄蜥隐藏其中提供了良好的掩蔽作用。
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积水坑中,晨昏活动,白天在细枝上熟睡,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鳄蜥的脑子是爬行动物中*小的,说起来也很可怜,只有花生米那样大小。白天它不吃不喝只管大睡,到了晚上它的精神头来了,出洞觅食。
鳄蜥在爬行的时候*为有趣,它一步三摇令人可笑。也许有人士替它担心,如果碰到敌害,它一步三摇如何是好。这没关系,只要它一发现有敌情,它就能迅速地逃跑掉。
【中国**野生动物:鳄蜥】保护级别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I
生效年代: 1997
****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