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中文名称:亚洲象
中文别名:印度象
英文名:Indian elephant
拉丁学名:Elephas maximus
亚洲象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长鼻目 PROBOSCIDEA
科:象科 Elephantidae
属:象属 Elephas
亚洲象外形特征
亚洲象属只有一种,也叫印度象,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鼻端有一个指状突起,雌象没有象牙,即使是雄象也有一半没有象牙或象牙很小,耳朵比较小、圆,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共有19对肋骨(其中苏门答腊亚种有20对,但比非洲象少一根),头骨有两个突起,背拱起。性情温和,比较容易驯服。过往可再分4个亚种:印度象﹑锡兰象﹑马来西亚象及苏门答腊象。
马来西亚有一种亚洲象亚种——侏儒象,个头更小。纳米比亚有一种非洲象亚种——沙漠象,足下肉垫变大,更适应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节约用水,而且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亚洲象是亚洲哺乳动物中的庞然大物,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肩高约2.4-3.1米,重约2.7-5吨,雌象体形稍小。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尾巴不长,顶端有毛刷。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大的象牙长达 1.5-1.8米。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亚洲象的象鼻是鼻子的延伸,顶端有一手指状突出物非常敏感而灵巧。大象使用象鼻呼吸、闻味、喝水(吸水后放入口中)以及携握物品。
亚洲象分布范围
尽管历史上亚洲象的分布地较广,现在它们主要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外见于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印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的森林和附近平原及灌木地带。国内分布是它分布区的边缘,已有记录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腊、景洪)、江城;云南西南部西盟(岳宋)、沧源(南滚河)和云南西部盈江(那邦坝)。
亚洲象生活环境
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喜群居,每群数头、数十头不等,在林中游走后常形成明显的象路。
亚洲象生活习性
喜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公象作为群体的*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
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它们会在炎热的白天休息。如果可以找到,亚洲象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和甘蔗。亚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
象群由“女家长”年长雌象带领,包括母象及其***未成年雄象。象群一般由20到30只象构成,但不会超过100只。
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像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
象是草食性动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
象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但迅速奔跑起来也能达到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
亚洲象保护级别
亚洲象从1997年被**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被CITES列入附录I。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类对土地的侵占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成为亚洲象生存的*大威胁。农民会认为它为有害动物而捕杀亚洲象。盗猎以获取象牙也是威胁之一,但因为亚洲象只有雄性才长象牙,故不似非洲象所受盗猎威胁那么严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对圈养亚洲象的利用如伐木等越来越少,圈养亚洲象也无了用武之地,许多原大象的饲养者不得不带着大象在街头乞讨为生。还有一些亚洲象因为事故、受伤或虐待而死,或无法获得充分的照顾。
亚洲象比非洲象温顺且较小,很容易被人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