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淤泥如何绿色利用?

2016-03-31来源 : 互联网

“绝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是我省“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目标,德清东部水网密布河道众多,如何加快清淤*污的步伐?

日前,德清举行了全县清淤泥*污泥工作现场推进会,吹响今年清淤泥*污泥工作的集结号。不论是在东苕溪(德清段)上,还是在遍布乡镇的中小河流里,都有清淤船忙碌的身影。

清污*淤背后,德清人不断尝试如何让一方淤泥变废为宝,从而做好清淤*污的长效管理。

淤泥上“长出”生态景观带

清淤*污是为了改善水环境,清理上岸的淤泥自然不能成为“二次污染”的源头。

德清再次加大力度计划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清理1375.7万立方米淤泥,营造干净清爽的水环境。

可问题是,清理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理?

近日,在东苕溪(德清段)导流港西岸的堤防后,一个长约15000米、宽约30米,1人多高的大土坑跃然眼前。淤泥正通过运输管道源源不断地往这个大土坑里灌。

德清的做法是,将土坑填满后,再在淤泥上种植绿化,形成“水梦苕溪”生态景观带。

“届时,生态景观带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提高了堤防的防洪能力,一举两得。”德清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填土工作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

当然,这个大土坑的“胃口”很不小,一口气能“吃掉”100万立方米淤泥,相当于德清计划清淤总量的近十分之一。

“为了**不造成‘二次污染’,县环保部门会对淤泥进行严格的检测。”德清县*水办常务副主任杨有才表示,填土复绿为淤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路子。

废弃矿地“生出”**水田

就在生态景观带旁的导流港河面上,几艘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卖力地将河底的淤泥“吸上来”,并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岸边不远处的闭坑矿地里。

“这既****了淤泥的堆置问题,也为矿坑今后的复耕**了有利条件。”杨有才说,闭坑矿地填淤复垦,在德清洛舍镇东衡村早有实践。

曾经开矿富村的东衡村,村域水网密布。2011年起,村里大力推进填矿复垦工作,并结合全省“五水共*”,探索淤泥变废为宝之法。

为了在废弃矿地上造出**水田,每片区域都要通过平整场地、表土剥离循环利用、移土培肥提升地力等多项严格的工序。

尤其在移土培肥环节,村里用泵机将河泥吸灌到就近的水田项目,河泥成了肥田的“宝”。

连片矿地复垦成水田,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东衡村党总支书记章顺龙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300多亩地完成土地平整并复垦成耕地。

长效保洁更添山青水净

水清、岸绿、景美,优美的生态已然成为德清的“金名片”。

今年以来,德清更是加快了清淤泥*污泥工作的脚步。目前,德清全县1200多条河道中已有五分之三完成了清淤工程。

德清还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河湖库塘清淤全覆盖。因此,淤泥污泥资源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德清,各个乡镇已经因地制宜探索淤泥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德清乾元镇将清理上岸的淤泥用于**崩塌的河岸;新安镇为镇域里部分河道量身制定了清淤方案,并将淤泥大量用于回田、围填、制砖、绿化等用途。

除了淤泥“造林”、“造田”外,德清还将探索建立污(淤)泥监管平台、清淤泥*污泥轮疏机制等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健全污(淤)泥全过程监管体系,通过多部门联动加强清淤*污全过程的信息追溯,推进清淤*污的精细化、长效化管理,促进县域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表示,清淤泥*污泥工作要做好已清理污泥的科学处置利用,做到无害化和资源化相结合,坚决防止出现次生污染,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标签: 河道淤泥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