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卫组织在北京发布了《2015年气候与健康中国国情概况》,建议开展气候变化影响全国性评估。
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如能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来降低空气污染的危险水平、减轻气候变化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到2030年每年可避免近68.4万人过早死亡。
这份题为《2015年气候与健康中国国情概况》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降雨和洪水、高温和热浪、不安全的水和食品、登革热等气候敏感性疾病的风险加大等,让中国在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面临着付诸东流的风险。
对于公众较为关心的空气污染,报告指出,很多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同样会加剧空气污染,如低效的能源和运输系统等,并提醒说,室外空气污染可能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一些细微颗粒物会进入人体呼吸系统,从而增加呼吸系统感染、肺癌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严重风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也给中国带来了健康方面的损失,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和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为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世卫组织建议对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和健康适应能力开展全国性评估,以发现加强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机会。完善信息系统,将气候信息纳入国家疾病监测应对信息系统(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包括建立针对气候敏感性健康风险的早期预警和应对系统。对实施提高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战略进行成本分析,对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其他政策进行健康成本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