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才知道,还有这样一群职业挖藕人的存在。在很多人眼中职业挖藕人有些陌生,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知道他们以挖藕为业,各地流动谋生。隐约听说他们工*不俗,月入上万,惹人羡慕。
在新星乡铧厂村就有这样一帮职业挖藕人,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工作状态,感受了挖藕职业的艰苦和挖藕工人坚毅乐观的生活态度。
特色产业 催生职业挖藕人
2014年10月,新星乡依托地理和环境的*特资源优势,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莲藕种植,在铧厂村成立了禧德祥蔬菜专用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莲藕种植面积已达600亩,亩产莲藕1600公斤,年产值达360万元,该产业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之一。
莲藕的批量化生产,催生了一批在淤泥中“淘金”的特殊工种——挖藕工。眼下正是新鲜莲藕大量上市时节,但莲藕好吃却难挖。在该莲藕种植基地,一群专职的挖藕工人身穿深水衣裤,正在泥中或水中,或蹲、或站、或跪,就这样天天“泡”在藕塘里“淘金”。
烈日下,铧厂村的一片3亩大的藕塘里,5个挖藕工人各自占据一个角落,埋着头用手在黑泥里小心摸索,不时摸出一根根整枝莲藕,放到身后,然后继续往周边进行地毯式的摸索,不放过藕塘里的每一寸淤泥。
走南闯北 泥里捞金月入上万
站在藕塘田埂上,记者与他们攀谈起来。他们一行共五个人,其中一人叫伍文松,乐至人。四处接活挖藕,哪里有**请,他们就去哪里,足迹遍及川渝各地。
今年43岁的伍文松师傅从14岁开始从事挖藕工作,如今已近30年,他用旱地铲挖平均每天可在藕塘里挖藕600—700斤,在高峰季节**挖藕1100斤。对于收入这个敏感话题,伍文松坦言:“还不错,哈哈。”他透露,挖藕工人的收入算是计量工资,根据每个人每天挖藕的数量,论斤算*。现在的行情是挖一斤藕算0.55元,手脚麻利的挖藕人,平均都能挖700斤藕,收入400元很正常。“上个月拿到了1.6万元的工资。”伍文松一边在泥里 “摸索”,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
从收入上来看,他们的工*很可观,远远超出那些在建筑工地同样卖力的老乡。伍文松说,挖藕这*并不容易挣,也不是谁都可以挣到的。这个活,一般人干一两天就受不了了,嫌太累,“现在的人弯腰栽秧子都受不了,挖藕更干不了。”
挖藕不仅是力气活 更是技术活
伍文松说,挖藕的活很辛苦,*先是干活时间长,按月算,一年要干8至9个月;按时算,**有七八个小时要在水中浸泡。“天冷天热都要干活,一年到头,差不多每人能*八九万元。”他坦言,虽然辛苦,但挖藕的收入算是不错的。
挖藕虽然是个力气活,但还是要讲技术,藕在泥里,要想挖得又多又好,靠的是技术和经验。“如果把藕挖断,挖破皮或者灌泥,品相差,就很难卖出好价*。”伍文松向记者介绍道,挖藕多少跟个人技术熟练程度有关,比如在有水的藕塘里挖,根据荷秆的单双及莲蓬的位置,就可以判断出泥里藕的生长方向,同时如果用力分寸、下铲角度不当,都会让莲藕“破相”。
“从事挖藕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职业病,特别是关节炎。”伍文松说,由于挖藕人不停地刨土挖藕,手脚酸痛是常有的事,有时腰疼得直不起来,而手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会被泡得发白,手上的皮肤也经常会被划破。“但是要养家糊口,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再累再苦也要干,凭力气挣*很光彩。”
结束采访,记者挥手道别,伍文松热情地说:“欢迎下次再来。”此时,夕阳西垂,暮色开始升起,伍师傅他们的工作仍还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