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谣言需要标本兼治

2017-06-13来源 : 互联网

日前,北京环境文化周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环保谣言的十张‘画皮’”,包括“雾霾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空气干净10倍?”“‘煤改气’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等。在为公众辟谣解惑的同时,又通过梳理、总结环保谣言特征,教给公众辨识谣言的方法。

谣言从不止息,环保领域也不例外。朋友圈里,各种不靠谱的“段子”花样百出、源源不断———吃猪血鸭血能除霾;地下水资源八成不能饮用;塘沽发生**全是环评的错;飞机撒药*白蛾需躲避;机动车污染不是北京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被这些环保谣言“忽悠”的网民不知有多少。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一方面给正常利益诉求提供了顺畅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一些网络推手传播谣言、误导**提供了土壤。

眼下,网民们之所以容易轻信并传播此类环保谣言的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方面,环保类谣言的内容一般都是养生**、环境污染等大众关心的话题,往往很容易吸引网民的眼球,加上移动互联社交工具是基于信任关系的传播,更容易因对方是好友等身份而轻信其转发的内容;另一方面,环保谣言往往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内容中常有很多专业用语,有**站台发声,还包括引用一些**期刊内容,看似引经据典,其实却是移花接木、子虚乌有,或是将尚无定论的多种意见中的一种拿出来,作为**正确的一方面进行传播。尤其是环保谣言反复传播,即使已被业界和媒体辟谣,仍会“死灰复燃”,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客观上形成“三人成虎”的效应。

《荀子大略》有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网上的流言蜚语,作为接收者兼传播者,理应多一分理智,多一些质疑精神,而不是毫无分辨地全盘接受,见到看上去似乎很“科学”的环保谣言,先问一下是“真的吗?”同时,珍视手中的“话语权”和亲友的信任,不对环保谣言传播推波助澜。当然,如果媒体能多一份良心,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谣言满天飞的情况多少会有所收敛,盯紧环保谣言背后的不法利益,让造谣者无利可图,不失为打击网络谣言的一条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的执法机关在查处制造传播谣言不法行为中,不能仅仅将打击行动停留在表面,而应综合运用各种措施,让造谣传谣者付出足够的经济成本,让他们认识到造谣传谣很可能只是一桩“赔本生意”。只有*大程度地消除环保谣言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多方举措齐头并进,网络自然会少些 “雾霾”,环保也必然多些清明。

标签: 环保谣言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