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迫在眉睫 这口“黑锅”谁来背

2017-04-20来源 : 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呈现**式增长,由此带来的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同样迫在眉睫。尽管国家政策不断收严,但对于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整车企业似乎并不感兴趣。

据业内透露,由车企作为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是可行的,但更多的只是承担名义上的责任,实际上主要工作还是由第三方机构来执行,*后的责任也是归于第三方。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降成本的角度,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都已经迫在眉睫。

在刚刚结束的2016高工锂电暨电动车年会上,包括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格林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世国等都在强调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重要性。

尽管已经意识到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缺乏回收标准、回收电池技术路线复杂、回收难度大、成本高、收益不明朗、废旧电池体量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业内对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积极性并不高。

12月1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要求做出详细规定,并提出了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措施。

意见稿明确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体责任。车企负责建立回收服务网点,或者与电池生产企业、回收拆解企业共同合作形成电池回收服务网络。

意见稿无疑解决了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电池回收主体责任归属问题,对推动电池回收再利用是个利好。然而,主机厂、电池厂以及专业第三方电池回收机构等机构认为由车企承担主体责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并不看好实际效果,*终可能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

标签: 环保产品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