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白唇鹿

2016-04-14来源 : 互联网

白唇鹿

中文名称:白唇鹿

中文俗名: 岩鹿、白鼻鹿、黄鹿、、“哈马”(藏语)

拉丁学名:Cervus albirostris

英文名称:white-lipped deer

白唇鹿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属: 鹿属 Cervus

种: 白唇鹿 C. albirostris

白唇鹿外形特征

白唇鹿为大型鹿类,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故名“白唇鹿”,为我国特产动物。

体重在200公斤以上,体长1.55米至 1.9米,肩高1.2米至1.45米,臀高1.15米至1.35米,站立时,其肩部略高于臀部。耳长而尖。雄鹿具茸角,一般有5叉,个别老年雄体可达6 叉,眉枝与次枝相距远,次枝长,主枝略侧扁。因其角叉的分叉处特别宽扁,故也称做扁角鹿。雌鹿无角,鼻端**,上下嘴唇,鼻端四周及下颌终年纯白色。臀部具淡黄色块斑。

毛发:毛被及色调在冬夏有差别。冬季毛被厚,毛略粗而稍有弹性,毛形直,毛尖处稍弯曲,通体呈现一致的枯黄褐色,胸腹及四肢内侧乳白或棕白色,四肢下端棕黄浅褐色,臀斑黄白色;夏季毛被薄而致密,通体色调多变异,有褐棕色、灰褐色或灰棕色等,臀斑棕色或黄棕色。出生鹿羔毛被柔软,在浅棕色的体背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

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系对白唇鹿被毛的形态进行了宏观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被毛仅由针毛组成。针毛的毛径特粗;髓质极发达,髓质指数高达96%;髓质形态为蜂窝状网格型;皮质呈退化状态。针毛具有很强的保温性,是适应高寒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白唇鹿分布范围

青藏高原特有种,分布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东部。四川分布自南坪向南至汶川,向西经宝兴、九龙至木里一线的川西北青藏高原延伸部分,约计28个县;甘肃分布于西部肃南、肃北及祁连山东部甘南玛曲县;青海分布于祁连县以西的祁连山地区到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的玉树州;在**可可西里仅分布于东南部沱沱河沿到乌兰乌拉山东端之间,保护区**通天河岸、杂日尕那等地有分布。

白唇鹿生活环境

一种典型的高寒地区的山地动物,分布海拔在3500米-5100米的山地灌丛及高山草甸处,尤以林线一带为其*适活动的生境。目前分布区都有半野生养殖,野生白唇鹿数量不多。

白唇鹿生活习性

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是白唇鹿的主要食物,但随着栖息环境的不同,其食物比例和成分也有所改变。喜群居,除交配季节外,雌雄成体均分群活动,终年漫游于一定范围的山麓、平原,开阔的沟谷和山岭间。主要在晨、昏活动,白天大部分时间均卧伏于僻静的地方休息、反刍,在气温较高的月份,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地区,9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又慢迁往较低的地方生活。受到惊吓时,雄鹿往高处跑,而雌鹿则向较低处跑。

1986年,中、日合作在青海玉树、果洛和四川甘孜等地区对白唇鹿的食性与繁殖作了初步观察。发现白唇鹿取食62种植物,隶属24科,其中有24种为*喜食植物。

白唇鹿保护级别

红皮书濒危等级 : 濒危(E)

保护等级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IUCN等级 : 易危(VU)

CITES : 未列入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