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参与才是环保治理的“杀威棒”

2015-07-12来源 : 互联网

近年来,垃圾围城、雾霾锁国、水污染等事件频发,使得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上升到了****的高度,**更是将生态保护、环境污染*理等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如今,环境保护问题不仅仅是**职责,更应采取多元共*、社会参与的现代环境*理方式。

近日,环境保护部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草案)》(下文简称《办法草案》)。明确了环保部门可以通过征求意见、问卷调查、**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开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规定了公民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途径。

民众参与需政策护航

会 议指出,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和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的热情日益高涨。为切实**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 权和表达权,规范并引导公众依法、有序、理性参与环境保护事务,有必要根据**有关要求和新《环境保**》的规定,在总结吸收多地推动公众参与实施经验的 基础上,制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

“集合公众的力量有利于环保事业发展。”***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接受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环保法**以来,可以感受到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都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对环保的法制意识有所提 高,而今年以来地方**和相关行业企业都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推进环境保护。

虽然,环境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但是过去,保护环境一直 是靠**和部门单打*斗。信息不对称、举报、**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导致公民很难真正参与到其中。而往往在重大环境事件发生后,公众才以**监督的方式被动 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公众参与被虚化和弱化。所以打通公众参与环保问题壁垒,吸纳**监督力量才能有效 减少环境问题发生。

对此,李佐军建议,从**层面来说,首先,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企业、公众等各层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 循。第二,要保证信息的对称性,尽可能地把不涉及国家机密的环境污染信息让公众知晓,以便公众参与。第三,要为公众提供便利的参与渠道和平台,可通过互联 网或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信息传播和公众参与。

对于公众如何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李佐军表示,对于公众来 说,可以重点参与环境保护中意见征集、污染举报、环保监督、表达诉求等环节中来。这就需要公众加强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此外,对于公众 提供的环保污染线索和举报,应有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来跟进调查,取证和掌握真实数据。

为此,今年一月开始实施的新《环境保**》中设立信息 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明确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为推动多元共*、社会参与的现代环境*理理念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各级**对环境 质量负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公民进行违法举报、社会组织依法参与、新闻媒体进行**监督的现代环境*理方向。

《办法》重在如何落实

新 《环境保**》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明确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 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人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二是明确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 是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 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 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

《办法草案》正是以新环保法为立法依据,吸收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 法》和环境保护部**的相关文件的有关规定。内容包括立法目的和依据、公众参与的适用范围、参与原则、参与方式及各方主体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了环保部 门可以通过征求意见、问卷调查、**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开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规定了公民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途径。

同时《办法草案》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参与环保公共事务,规定环保部门可通过项目资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指导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据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发布施行。

无 疑,《办法草案》赋予了公众参与环保更多的程序和实质内容,是对新环保法的进一步细化和推进,也是推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问题的关键一步,更是对我国环保相 关法律的不断完善。那么,下一步是如何**公众参与落到实处,通过更加具体和详细的问责措施和法律约束,使公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的对待和回应。


标签: 环保科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